一般而言,作為女性管理者對女性社會定位與女性職業生涯規劃上,似乎是忽略的,或者是按照男性的標準套用的。
按理說,女性的構成導致她對待他人的寬厚、仁慈要優于男性。事實上,女性高管的大量事例恰恰相反,對待他人甚至包括自己嚴厲到近乎苛刻的程度,完全忽略容錯性,這是心態走偏的原因。事實上,一般進入管理層面的女性能力顯然超越了常人,她的行為能力當然也相應地高,可惜她常常會以此為標準衡量一切——這是她作為女性的一個完美的夢——而在企業經營中,所謂“夢”只是那些精明男性管理者的循詞,而不會信以為真。
事業有成的女人常常被人叫做“女強人”,貼上“強力女性”標簽,而這個稱謂聽上去意義復雜。一方面是贊揚她們的強悍,一方面又多多少少諷刺她們“缺少女人味”。這種稱謂本身是可疑的,是男性占主導地位的世界的常規設置。
可笑的女性高管們很少去反思一點什么,就喜歡以此自居為榮(太善于沉浸在自我中,這些女性的通病自然延續到女性管理者身上),并且在日后的行為中(工作、生活及其他)強化標簽的意義。甚至有一位知名的女性管理者,竟說自己可以把讀哲學當作休息。
女性管理,生活的暴政
失敗的婚姻、看不清方向的未來、從小銷售員做起、人過三十,這樣的人能成為集權力、智慧、美貌、財富于一身的頂級經理人?她就是后來被譽為“全美最有權勢的女人”,一年經營利潤達35億美元的卡莉。然后,2005年初,她依舊被自己的“手下”請下臺,表面上原因歸結為是因為鐵娘子決策失誤而遭受彈劾,其實,任何看起來合理的理由背后總帶出一連串陰謀——這是政壇和商界的傳統套餐——顯然,張揚得就像奢侈品的卡莉是為自己的下課買單。
公平地看,所謂性別平等的今天,事實上不過是女人做家務之外還要上班,更可怕的是參與管理,或說工作之外還要持家,比以前還辛苦。因此,前面提到各類針對女性管理開設的研修班,很大程度上定位為女性魅力、健康生活的再造(包括許多媒體主題),是有道理的。當下,“強力女性”類的女性管理者已經形成如此面目:她在公司不苛言笑地對男性下屬下達指令,辦事雷厲風行;她獨身,經常深更半夜就著燭光、抽著香煙與比自己年輕一輪的男人交談,或理論、或思想;在一個雪花飛舞的晚上,她穿著半袖的棉衣、背著碩大的書包、甩著一頭漂染的咖啡發型走在夜色之中……
事實也是,女性管理者每取得的一點成績幾乎是以生活為代價的:高齡未婚或離婚,有人獨身撫養孩子。她們還要面對來自同事、敵人、家庭以及整個社會的偏見。有一種力量在頑強地支撐著她們向前,走向最大限度的成功。然后,另外一種結果也降臨到她們身上,最后使她們的面目在不知不覺中起了變化:一種硬性的輪廓漸現,原本那種柔美感消失了?! ?BR>
管理是灰色的——從本質上是違背人性的。而生活卻如此豐富(盡管顯得雜亂),多姿多彩。在這一得到和失去的平衡游戲中,一個“強力女性”也許達到了所謂事業成功的野心,而野心正是思想的死亡(維特根斯坦語)。本應該是乏味的男人的產物,卻讓一個女性承受,生活因此充滿了暴政。
會成為新崛起的歷史嗎?
以前,大多數人的觀點是,是主流男人的歧視方式(有意或無意)把事業女性的能力壓縮,甚至逼入女權主義框架內。這是這個世界的一種陰謀?,F在看來,此觀點同樣偏頗,很大程度上,“強力女性”是自我做成的。一個正在管理崗位上的女性,如果套上了“強力女性”的